首 页 > 联系方式
新闻中心
幼儿园乡土美术思考与实践教育

发布时间:2017-07-03 09:43:34

    摘要: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,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,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、道德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。我园地处农村,有着非常丰富而宝贵的乡土资源。如何利用这些有效资源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让每个幼儿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,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。

    关键词:乡土美术思考 实践

   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:“解放儿童的创造力”。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,认识了儿童拥有无穷的创造力,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。所以在课题《乡土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运用》研究中,针对发展中的幼儿,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尝试,运用新的教育理念,去投入与思考,寻找适合于乡土美术教育的方式。

    一、原生乡土资源的有效采集,活跃艺术的空间。


    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,野花野草、枯木碎石、泥土细沙、瓜果藤叶等,都可以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工具材料,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。

    芦苇:是一种野生的植物,生长在河边。在这里非常的多见,尤其是在茂盛的芦苇荡里,美的如同人间仙境。芦苇杆正好成了孩子们贴画、印画的素材,而完整的芦苇插在罐子里,俨然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艺术品。时间长了水分蒸发之后,更是独具风格。

    蚌壳:丰富的纹理,灰白的色泽,可以通过添画或贴饰的方式使它成为一件件工艺品。尤其是把破粹的蚌壳经过想象,拼贴成一幅作品,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    树枝稻草:这是最容易获得的,幼儿来园的路上随处可得,如蒲公英、狗尾巴草等,在拾捡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,然后进行细致地修剪,最后插入竹筒或者其他器皿中进行艺术插花。

    珍珠玉石:有的幼儿家里是做珍珠项链买卖的生意,家长非常的慷慨,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便利。主要运用于区域游戏的珍珠坊中,让幼儿学会按照颜色或数量的排列串珠,然后进行价格买卖的交易,孩子们乐此不彼。

    丝瓜筋:每到丝瓜藤枯掉的时候,把丝瓜的外壳和黑籽去掉,丝瓜筋清洗后晒干,带到学校来就能大派用场了,可以剪成块状备用,投放于美工区,蘸着颜料孩子们就可以进行印画了。

    腌菜缸:农家以往用来腌菜或存放物品的罐头,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被废弃的比较多,有的丢弃在一旁积了许多的灰尘。我们从幼儿家中收集来,洗净后擦干画上各种图案的花纹,再在里面种植茭白、荸荠、鸢尾等植物,供幼儿观赏。

    二、创设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,提供创作的机会。


    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: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,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,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,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。孩子不只局限于课堂中的学,从孩子的生活入手,寻找他们所熟悉的事物,注重在生活中创设机会并有效渗透学习,力求让校园每一个角落,每一片走廊都凸显教育功能,产生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应。

    1、布置美术室环境,创设乡土艺术氛围。

    幼儿的创作不是突发奇想的,而是通过一定的经验,激发灵感而成的。美术活动室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不仅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,更为重要的是能经常广泛地教育和影响幼儿。我们发动家长资源,寻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乡土材料,如:蚌壳、稻草、珍珠、树枝等,经过精心的加工之后,丰富了美术室的环境。利用渔网和蚌壳贴画的结合,把墙面布置成海底世界;树枝去除杂乱的枝桠后,摆放在青花瓷布装饰的花瓶里,颇具农村风情特色,再加上用轻粘土制成的梅花做点缀,真是栩栩如生。作品展示架上汇聚了孩子们的珍珠贴画作品,这就使得幼儿置身于浓郁的乡土环境中,通过欣赏、运用已有作画经验和教师有目的地引导,从中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、技法运用和构图方式,从而扩充了孩子们的知识面。

    2、走进区域活动,提供创作机会。

    我园处于姑苏水乡南部的珍珠宝石城附近地带,很多幼儿的家庭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珍珠业,他们对珍珠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。将珍珠特色资源作为一部真实、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,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珍珠水乡的特色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在这个主题背景之下,经过征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后,我们利用蚌壳,螺蛳,珍珠,颜料,胶水等材料,用粘、穿、拼、染等的办法把蚌壳、废珠等设计成一幅幅色彩斑斓、线条优美流畅的作品,再将这些作品摆入珍珠大卖场的墙框上,或者悬挂在这个区域的天花板上。使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感受到点、线、面之间的巧妙组合,又体验到色彩带来的无穷魅力,令人耳目一新。

    3、以环境为支持,注重幼儿的参与。

  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。幼儿乡土美术教育的需要环境潜移默化的支持,我们常会听到家长和教师的牢骚:“不要把衣服弄脏了,也不要涂到桌子上了……”事实上越宽松和自由的美术环境越能促进幼儿大胆、畅通的想象,无拘无束的创作环境才不会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。

   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,应引导幼儿尽可能地参与收集绘画工具、材料的活动,并根据需要结合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材料。教师也可以提供乡土美术材料:包括专门的材料、自然物或废旧材料,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特性,尝试自主选择,大胆组合、设计和创作。让幼儿充分展现自我、感受快乐。

    三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,提高幼儿“乡土美术实践活动”的创造性。

   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发挥创造性的前提。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,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,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。我们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。

    1、运用开放式的提问,倾听幼儿的想法。

    要承认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,并能愿意为其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;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,肯定幼儿的创作;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幼儿。在幼儿园乡土美术教学中,我采用开放式的提问,如你觉得这样东西是怎么画出来的?让幼儿注意观察物体,想象出作画步骤,及运用了哪些方法。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维,充分肯定幼儿,逐渐让幼儿懂得一样东西是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创作的,从而增强了幼儿的主动性,并加以大胆地尝试。

    虽然很多时候幼儿的作品看上去乱糟糟的,但如果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,我们仔细观察、询问,或许会被他们讲出的一大堆理由而折服,更会惊讶于幼儿无穷的想象力:太阳可以是绿色的,这样就不会那么热啦;小朋友没有手因为他把手藏背后了;房子可以画在海底,海底世界就变热闹了……如果我们用成人绘画的艺术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作品,一定会使幼儿产生挫败感,阻碍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创造力的发展,其实太阳的颜色和房子造在哪里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教师需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,让幼儿能尽情地表现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。

    2、改变对幼儿美术实践的指导与评价标准。

    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家、心理学家罗恩菲德说过:“在艺术教育的世界里,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,而不是一个目标;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人在创造的过程中,变得更富有创造力,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。假如孩子长大了,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更高的创造力,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,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。”所以在实施乡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,更应该注重的是幼儿的情感体验,多选贴近于幼儿生活的作品,更易让他们欣赏。

    在一次“树叶贴画”的美术活动中,我请幼儿贴上树叶做成叶子鸟的形状,并要求幼儿在画面上添画背景来构建作品的情节。大部分幼儿都按照我的要求开始作画了,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乐乐并没有按照我的指示在做,而是将整张画面涂成了绿色,我看了很不解,用指责的语气说:“乐乐,你这是在干什么?你的叶子鸟呢,又在乱涂乱画了把!”我发现她本来兴奋的笑容渐渐黯淡了下来,她噘起了小嘴,委屈地说:“我的叶子鸟飞累了,找到一片树林歇息,它好开心啊!”我听了之后,怔住了。所以说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作品,不能真正的读懂他们,是扼杀幼儿创造想象力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    3、注重个别差异,及时给予鼓励。

    针对本班幼儿绘画创作水平差异较大,我采取了如下措施,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,积极鼓励他们在技能的基础上,进行合理布局、大胆创作,并适当提出鼓励:“真是太有想法了!”“画的好棒哦!”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,采用行为指导与语言提示相结合的方法,“再动动小脑筋!”“加快点速度哦!”让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,体验到成功的快乐!

    在乡土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,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的初步鉴赏能力,以及初步的表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,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,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感。作为教师,不能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抱有功利心、机械化的想法,过分强调孩子作品的技巧,而应顺应孩子发展的特点,把对孩子的个性、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,提供材料和环境满足幼儿自由表达的需要,以培养审美创造力为核心,鼓励幼儿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。

    参考文献

    [1]教育部基础教育司.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[M]. 南京:江苏教育出版社.2002
    [2]胡金波. 江苏幼儿教育[J]. 复旦大学出版社.2014.01
    [3]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 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[M]. 北京: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.2012
    [4]廖瑜.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
    [D].四川大学.2006

相关推荐